首页 >> 名家访谈 >>作家访谈 >>征文 >> 姚亚英:无怨无悔追梦路
详细内容

姚亚英:无怨无悔追梦路

时间:2020-05-11     作者:杨春莉【原创】

图片1.png 

姚亚英小传姚亚英,1973年生,农民。肢体四级残。笔名榆钱飘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协会员,榆树市文学艺术界德艺双馨会员,太安乡老榆树农民诗社社长,人民艺术诗社十佳优秀诗人,中诗网副主任编辑。作品入选《百人百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吉林农选》《吉林省残疾人文集》《长春群文诗歌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中国青年作家年鉴》《诗歌经典》《中国,有个粮仓叫榆树》等多种选本,刊发《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海华都市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新加坡《千红报》《参花》《春风文艺》《长白诗世界》《作家周刊》《作家文苑》《北斗诗刊》《中国乡村》《山东诗歌》《四川人文》《诗歌周刊》《榆树人》等各级报刊杂志,多次获各种奖项,人民艺术诗社第二届金翅膀中国梦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金奖。个人先进事迹入编《追梦榆树人》。

 

姚亚英:无怨无悔追梦路/杨春莉

姚亚英,一位嗜文学如命的女子,她妙笔生花,书自然之美,写人间至情。

她的诗歌富有哲理,给人以力量。读她,就像读一首诗,柔美中蕴藏坚韧,平淡中给予希望。


忆往昔多少辛酸、多少眼泪

忆往昔多少辛酸、多少眼泪!姚亚英从小就喜欢文学,而初习写作是在高中时代。因为写诗的姐姐,也因为读汪国真,姚亚英爱上现代诗歌并开始创作。一颗诗心在蓬勃青春里发芽,一个美丽的诗歌梦在她生命里扎根。在校期间,她就写下很多青春励志诗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姚亚英在高中毕业后,就患了类风湿,不能走路、不能穿衣、不能独自吃饭,全身所有关节都疼。在榆树环城医院西医治疗一段时间,稍有好转,由于没坚持治疗,导致成慢性病,致使类风湿这个“不死的癌症”折磨她终身。后来,她去北京的大姐身边打工,和喜欢诗歌的大姐一起写诗。大姐家的邻居提亲,朋友说媒,她都没有留在北京。她不喜欢城市的喧嚣,选择了回质朴的农村,回父母身边。

 

 

图片2.png 

▲老榆树诗社揭牌当日农民诗歌朗诵会上,姚亚英朗诵自己原创诗歌《风雨诗岁月》

 

回到农村,她选择和她同一届高中毕业的江作为男朋友,江当时正在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学医。她喜欢他文质彬彬,不嫌弃他家贫;他爱慕她的贤淑美貌,不怕她有病。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让身边所有年轻人都羡慕的浪漫之旅。而江却不喜欢她写诗,觉得文学不值钱没有用,也不认为她写的是诗。他说自己与诗人不同路,让姚亚英在诗歌和他之间选择,因为爱情,她放弃了诗歌,放弃了出版诗集的机会,所有手稿付之一炬。订婚后,姚亚英又回北京打工,挣钱买药治病,贴补江读书。两年后江毕业,他们裸婚。夫妻二人经营一家私人诊所,她每天伺候丈夫行医问诊,帮他进药,打针。他们薄利甚至无利行医,诊所开得红红火火,四面八方求医者络绎不绝。

生意兴隆本来是求之不得的事,而对于他们却成了劫,因为总断顿,没有药给患者用。以至于有一次,江在给人看病的时候,脱口而出:“这可咋整,打点啥药呢?”让患者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令人啼笑皆非!


    她们附近的几个村子都很贫穷,出诊都是赊账,很少见到回头钱,有提出给猪给粮食的,他们又不好意思要,感觉好像在逼债一样,所以入不敷出。而他们行医的本钱,都是四分钱利息抬款来的,药账收不上来,息滚息、利滚利,几年下来就债台高筑了。当时农村信用社不像现在有大额贷款,银行贷款也相对方便,承包的土地按面积一年只能贷到几百元,跟没有几乎是一样的。在冒着高风险又没有经济基础支持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放弃行医。务农!家里的土地不多,她和丈夫商量,又承包一些地。她拖着病重的身体,弯着腰行走在田间地头。干一会儿活,就休息一会儿,柔弱的身体,经常汗流浃背。

庄稼有了收成,她又想到畜牧业——养猪!很难想象,一个柔弱的女子竟然学会了给母猪助产,接生,打疫苗。闲暇时,她还跟丈夫开农用三轮车走屯子,出去的时候拉一些苹果和梨,回来的时候换一些干菜,各种杂粮,收红白芸豆和发霉的苞米。一路上的颠簸和严重的晕车,她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丈夫在农闲时候出去打工,读书人心灵手巧悟性好,学什么都很快,干水暖和钢构活都可以,而家务都由姚亚英打理。风尘仆仆弃医务农的十几年里,他们终于还清了债务,生活有所好转。

 

图片3.png 

老榆树诗社揭牌仪式现场迎来了各地嘉宾。

 

二十几年生活的焦虑与劳碌,姚亚英所有的诗情画意都消失殆尽了!她忘记了诗歌忘记了远方,疾病加劳累,等待她的是一纸绿色残疾证书。她再也不能劳动,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屈膝跛行,她成了废人!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痛苦,可想而知。丈夫作为家中长子,自父亲因白内障双盲不能劳动的时候,他们就扔下自家两间砖房,搬进父母的草房子,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这样无形中,又给他们羸弱的肩头增加了负担!生活的压力,让姚亚英原本温柔体贴的丈夫,渐渐变得脾气暴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抱怨,发牢骚。

面对困境与波折,有时候不是一个人坚强就可以的。现实的冷酷,病痛的折磨,让她愁肠百转……

图片4.png 

▲诗社揭牌仪式上太安乡党委副书记陈胜、文联副主席杜河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重拾诗笔,用心血和灵魂写作

2016年春,姚亚英加入高中同学群。同学们都叫她诗人,说在百度上看到了她的诗歌。(是她姐姐发上去的)姚亚英如梦方醒,是啊,我还会写诗,并非百无一用!”她又想起汪国真的诗歌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就这样,在同学和姐姐的鼓励下,姚亚英重拾诗笔,忍着疼痛、忍着讥讽,在厨房里蹭邻居家的网络,蘸着血泪,写下她来后的第一首诗歌《想起》——沉睡了二十年,我祈盼着天亮/四十岁,我想起了梦想/想起一股豪情/想起一份冲动/想起诗歌的海洋里,映着一片天/想起曾经有一颗星/心掉进水里,魂还在天上/想起那个黄昏,我把机会放弃/想起那天夜里,我把灵感珍藏/想起……/既然醒了,我还想飞/既然想起,我要重新启航。

回到写诗的岁月,她就回到了春天。也许,她就是为诗歌而生的!有了诗歌,她不再每天都想怎么去死,她只想怎样把诗写好,如何能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到极致。姚亚英视诗歌如生命如儿女,她用心血用灵魂写作。也正是姚亚英对诗歌创作的不懈追求,感动了市文联的领导,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更让她释然的,更赢得了丈夫对她的理解。

 

图片5.png 

▲榆树文联党组书记宋东安与太安乡党委书记张保有为农民诗社揭牌

 

201831日的早晨,春寒料峭大雪纷飞,榆树市文联杜河副主席、《榆树人》编辑部何花主任、王艳梅编辑、信息港记者一行顶风冒雪,为喜欢诗歌创作的姚亚英雪中送炭,送来一台崭新的电脑,鼓励她更好地创作,更坚强地生活!因为姚亚英身边没有人会用电脑,几日后,文联宋东安主席亲自开车,与何花主任到姚亚英家,细致入微地教她如何操作。谈话中,领导们对她诗歌作品的高度肯定与赞扬,让丈夫对她的写作水平不再怀疑。领导们的文化修养与亲和力,让丈夫不再抵触文人,不再限制她上网学习。有时候,还会把她的作品分享在朋友圈,这让姚亚英更是无比感动!

2018926日,姚亚英参加省残疾人作家协会组织的文学培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诗歌创作水平,走向了一个更旷阔的文学天地。

 

梦想生根发芽,开出血色的花

 天道酬勤。姚亚英每次小心翼翼发出去的作品,都能得到好评。没多久,她的诗歌就在微信群里被多家纸刊选用。甚至有搁置了二十几年的旧作,顺利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那一刻,她激动得流泪了,即兴写下《想起》的姊妹篇《飞翔》——“插上心灵的翅膀,我飞向橱窗外的一片天……”后来,这首诗歌在人民艺术诗社第二届金翅膀中国梦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金奖!姚亚英的诗歌陆续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小说处女作《郝二拾妻》在榆树文联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散文处女作先后在三家报刊发表并上头版头条,诗歌作品多次获奖。她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并在2016年年末,被人民艺术诗社评选为十佳优秀诗人,同时被多家网络平台聘请做编辑。诗歌《路上总有一盏盏暖心的灯》在省残联组织的征文中荣获三等奖。能在诗歌的空间,有一片蔚蓝的天,一直是姚亚英渴望而不可及的梦。201882日,滕家岗屯的气氛与以往不同,因为有一个人的梦,不!是一个群体的梦。在这里,在老榆树的枝头扬帆启航!此时此刻,最开心的是屯里农民诗人姚亚英。

这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她失而复得的诗歌梦,今天终于可以落地生根,发芽,甚至开出血色的花——第五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暨榆树市农民诗歌朗诵会,将在姚亚英所在的滕家冈屯举办,同时,姚亚英新当选为社长的榆树首家农民诗社,将在她的家中揭牌成立。

图片6.png

左起:榆树人编辑部主任何花,吉林省新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苏巧兰,姚亚英,吉林省新诗学会会长李铁龙,榆树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宋东安,吉林省新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鹏。

 

条幅高挂,牌匾披红。姚亚英家室内室外高朋满座,笑语欢歌,一向安静的小院顿时沸腾。中国诗歌报总编办主任、吉林工作室主编杨立杰,德惠商校校长李秀德、徐克靖,德惠小片荒报主编张广生等一行22人,从德惠披星戴月来,一大早就到了姚亚英家。榆树文联宋东安主席、杜河副主席率榆树文联、榆树作协、榆树朗协、榆树摄协、榆树诗歌学会、榆树信息港记者等40余人,太安乡党委政府部分领导,太安村村民委员会干部,老榆树农民诗社社员,滕家岗屯队长及村民共计百余人齐聚农家小院,掌声雷动,鞭炮齐鸣!

期间,榆树朗协几位领导对姚亚英进行了亲切的慰问!

 

图片7.png 

▲揭牌仪式现场姚亚英76岁老母亲张荣华(粉衣服)与领导们一起共同聆听太安乡党组副书记陈胜讲话。

 

上午九点,文联宋东安主席和太安乡党委张保友书记为老榆树诗社揭牌,宣布诗社正式成立!文联杜河副主席、太安乡党委副书记陈胜、中国诗歌报主编杨立杰、和新任社长姚亚英依次发言。领导们对农民诗社、农民诗人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吉林文友表示热烈祝贺,给予姚亚英以极高的评价和美好祝福;姚亚英谈了成立诗社的感想,与诗社发展愿景。

中诗报顾问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文友们不远千里邮寄来诗刊。小片荒报主编带来200份刊发老榆树农民诗社成立的报纸,来宾们纷纷与姚亚英握手,合影留念。长春盛世电子公司经理亲自为姚亚英进行现场诊疗;吉林工作室付平赠送千元保健品;中诗报朗诵中心香雪主编捐赠千元现金,给姚亚英做医疗费。

图片8.png

▲2019迎新春诗歌朗诵会上榆树文联党组书记宋东安讲话

 

揭牌仪式后,在村子南边的老榆树下,榆树朗协的艺术家们及吉林朋友,共同演绎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诗歌盛宴。姚亚英噙泪朗诵了她的自传体诗歌《风雨诗岁月》,情至真处草木颔首,行云止步,聆听者无不感动,一首《回家》让在场很多人潸然泪下。诗人朋友与姚亚英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给她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榆树生活网、榆树信息港、中国诗歌报、红视窗网,人民艺术诗刊社等网络媒体,都对太安乡老榆树农民诗社揭牌成立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诗歌报吉林工作室成员,及姚亚英朋友圈文友,为她写下感人肺腑的诗歌几十首,吉林工作室文友对她的诗歌《回家》进行了热评。

 

图片9.png 

2019迎新春诗歌朗诵会上,吉林省著名书法家、诗人,吉林省新诗学会会长李铁龙讲话。

 

2019112日,太安乡老榆树农民诗社开展了首次迎新春诗歌朗诵会。省新诗学会李铁龙会长,省新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长春市诗歌学会会长图南、省新诗学会副会长苏巧兰应邀参加,并为姚亚英带来轮椅等慰问品。榆树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宋东安,榆树文联副主席杜河参加了农民诗歌朗诵会。朗诵会上,李铁龙会长宣布在《北斗诗刊》为农民诗社创建专栏,并在太安乡老榆树农民诗社成立采风创作基地。看到域内外人士对姚亚英的尊重与关爱,姚亚英的家人都为她高兴。母亲乐得像朵花;婆婆说是他们家积德了;儿子说:我妈厉害!”丈夫说:我老婆真行!屯里人都竖起大拇指……

因为诗歌,姚亚英让远方知道榆树有个太安乡,知道了有一群叫做农民的人也怀揣文学梦,并为飞翔而努力拼搏着。她为农民、为残疾人争了光,也为夫家、为曾经因供女孩读书而被村里人耻笑的父母争了光。


图片10.png 

▲2019迎新春诗歌朗诵会上,吉林省新诗学会领导、榆树文联领导、榆树朗协骨干会员与参会农民诗社社员合影。

 

老榆树诗社成立以来,社员已经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带着黑土地芳香的绿色诗歌作品,并有作品在长春市第七届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姚亚英的带领下,老榆树农民诗社的农民诗人们会更有建树,会在榆树文艺界的光辉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姚亚英的诗歌梦,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梦,而是老榆树诗社的社梦,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梦,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梦。路漫漫,愿姚亚英和诗社都能克服种种困难,砥砺前行。愿彼岸花最终能浴血绽放,开在梦之涯。

图片11.png 

▲姚亚英与本文作者

图片12.png

作者简介杨春莉,女,教师。网名杨子,吉林省作协会员,榆树市作家协会理事,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朗诵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在《长春日报》《天下书香》《长春文艺》《榆树人》等报刊杂志,作品多次获奖。



技术支持: 木同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