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诗歌网】在查干湖诗词采风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在查干湖诗词采风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吴文昌,吉林省诗词学会原副会长,著名诗人)
尊敬的各位诗友,各位同志,各位领导,下午好!
在中华诗词学会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下,松原市诗词学会“荷你相约查干湖”中华诗词文化交流采风活动正式启动了。这不仅是松原市诗词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吉林省诗词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推动松原市文化建设特别是诗词创作,促进我省长白山诗派进一步形成、丰富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松原市的诗词工作,党委高度重视,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广泛参与。多年来,在立宏为首的松原市诗词学会的组织和带领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时代,贴近生活;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人民性、时代性、地域性的优秀诗词作品,培养出一支宏大的有战斗力和影响力的诗词队伍,为松原市经济和杜会发展,为全省诗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刚才,我们十分荣幸地聆听了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张存寿先生通过解读《天静沙》,进而对诗词创作境界、理念、思路、情感、技巧的精采阐述,聆听了《中华诗词》编辑何鹤先生的精采讲座,聆听了吉林省诗词学会工作指导组召集人张福有先生关于长白山诗派的形成过程回顾和关东诗阵采风经验的精采论述。这些,对我们这次诗词采风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指导和推动作用,也是我们的偏得,让我们对三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荷你相约查干湖”,这个名头起的俏皮,起的温馨,起的很有内涵。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查干湖确实是一个使人着迷,令人神往的好地方。
从区域定位上来看,查干湖位于三省(吉林、内蒙、黑龙江)相临,三水(松花江、嫩江、霍林河)交汇的地方。是一个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农业遗产于一身的复合型湖泊。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逐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基本路径。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更何况这里有三水,当然不仅会孕育出万千气象,更滋养、融汇和催生了人间万象,形成了这里独特的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
从历史定位上来看,查干湖及其周边,具有厚重、悠久的历史,这里有史前时期先民的足迹,有辽代春捺钵、头鱼宴、头鹅宴的遗迹,有金代渔猎耕种活动的痕迹,有蒙古族马上生活和祭祀的踪迹。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诗词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以史成诗,以诗入史,我们会更理性、更从容地走向未来,我们的诗词创作也会更有品位,更有厚度。
从生态定位上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查干湖是吉林省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中国北方千年渔猎文明的核心承载地和活态传承地。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行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查干湖区域具有得天独厚、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条件和优势,很值得我们奋力书写和讴歌。
从人文定位上来看,查干湖所在的县,是我省唯一一个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彪悍血性、粗犷豪放的性格和查干湖滋润出的奉献、包容、澄澈、博大、淳朴的民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形成独一无二的查干湖风情。见到这里的人,你会感到相见恨晚;来到这里作客,你会感到宾至如归;在这里生活,你会每天都有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
从发展定位上来看,查干湖是松原市乃至吉林省的一个最具成长性的区域,是未来绿色发展的重点和样板,是生态旅游、民俗旅游、风光旅游、渔猎体验旅游的打卡地,会逐步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这五个定位,归结起来,可称之为查干湖的文化定位,也是查干湖诗词的深厚文化底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四个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最根本的是对文化主体性的认知。我们吉林省的文化主体,就是长白山文化,当然也包括我们查干湖的诗词文化。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文化工作者,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新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号角催征,使命召唤。我们在倡导、培育、弘扬查干湖的诗词文化上还任重而道远。对此,我想到了6个探讨中的问题,在这里点点题以向大家求解:
第一,如何传承查干湖诗词文化之脉;
第二,如何厚植查干湖诗词文化之韵;
第三,如何守护查干湖诗词文化之魂;
第四,如何保持查干湖诗词文化之特;
第五,如何张扬查干湖诗词文化之美;
第六,如何开创查干湖诗词文化之新。
这六个题目,说的就是诗之根,诗之味,诗之神,诗之特,诗之美,诗之新。
此外,我还想到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可否成立查干湖文化建设促进会,专司这项工作;可否以这次采风为契机,建设查干湖文化园(诗词园)或碑林;可否每年开一次查干湖文化研讨会,同时评选和奖励优秀查干湖诗词;可否在松原日报和松原广播电视台等官媒上,开设专门版面和栏目,加大力度宣传查干湖文化、查干湖诗词。
前几天我从视频上看到吉林大学资深哲学教授孙正聿先生讲到诗词时,化用了一句流行热词:生活不仅有眼前的奔忙,还有诗和远方。他说,有的人问,我的生活怎么没有诗呀。我告诉他,那是因为你心中没有远方。是的,远方是诗的灵魂和底蕴,诗是远方的文化凝结和升华。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创作出更多更好反映时代特点和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以更坚实的步伐,更蓬勃的诗情,奔向更加美好的、充满诗意的未来和远方!
一家之言,谨供参考,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落雪桐)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