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家访谈 >>作家访谈 >> 中秋那轮明月是中国人的深情
详细内容

中秋那轮明月是中国人的深情

时间:2018-09-21     作者:李梦溪【原创】   阅读

 

                            中秋那轮明月是中国人的深情

                                                                                                                                                                   李梦溪

  

  



   在古代文人雅士以诗词描写中秋,寄情达意,寓情于景,中秋自古便与诗歌结缘。诗人的想象和情思总与那温柔、皎洁的月光相互辉映,明月总是轻轻照射着诗人的心事……又一个中秋要来了,诗人李铁龙、董小语、纪洪平跟我分享了他们对中秋的独特感受。

诗人、吉林省新诗学会会长李铁龙说,中秋节之所以在我国家喻户晓,备受百姓喜爱和重视,与古代诗人所作诗歌有很大关系。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既写出人世和人生与月亮一样有阴晴圆缺的哲理,也写出诗人希望有情人长久相守,完满、和美的美好心愿。诗人张九龄是唐代名相,他受奸臣排挤,中秋之夜写了《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感真挚,雄浑刚健,特别是前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和《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都是真情跃然纸上的咏月之佳句。还有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湓亭望月》、辛弃疾的《木兰花慢》等都是中秋作品中的优秀的浪漫主义华章。吉林省新诗学会连续两年举办“中秋诗歌朗诵会”,激发家国情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抒发诗人的浪漫情怀,诗人们朗诵自己的诗歌,成为人生难忘的记忆。今年的中秋节,学会仍将举行诗歌朗诵会,让中华民族这个古老而美好的节日增添诗意浪漫的文化内涵。中秋将至,李铁龙有感而发,创作了诗歌《中秋感怀》:秋风难尽暮中寒,桂树无声月近天。银汉悄然凭夜色,此生肝胆照山川。

关于中秋节,诗人董小语给我讲了两个深深烙在记忆中的故事。小时候在乡下,物质很贫乏,每到中秋节,父亲总会把有限的月饼留给奶奶吃。有一天夜里,董小语找到仅有的一块月饼偷偷咬了一口,第二天父亲半开玩笑地对大家说咱家来老鼠了,月饼被咬了一块。董小语的脸顿时红了,以后再也没有偷吃过。后来长大些她知道父亲用这种方式轻轻责备了偷吃月饼的自己,当时也包含了许多怜惜和不忍。父亲一生总是把最好的东西先给奶奶,他的孝心让董小语终身难忘。1990年她大学刚毕业,她在朋友家住了一年。当时朋友家只有一个小屋子,好几个人住,再住进一个人无疑会挤上加挤、更加不便。但朋友的母亲邹姨仍然收留了她。那一年的中秋节董小语就在她家度过,邹姨待她如自己的孩子。十多年前的一天她最后一次看望邹姨,知道了她家状况依然不太好,月饼买的都是节日过后降价出售的,当时她还曾为此写了一首诗。后来邹姨去世了,每当想到这个无比善良、朴实,却一辈子没怎么享过福的阿姨,董小语都很心酸,总想如果她晚走几年,自己一定能更多帮助她、回报她。每次说到她,她都会流下眼泪。中秋和月饼对于董小语来说,就代表着人间的真情、大爱、温暖和感恩。

诗人纪洪平从小写作的诗歌中就有很多月亮的意象,在月光下,自己的思绪就会变得天马星空,生出许多奇思妙想。他写过很多儿童诗和禅诗,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月光总能照到自己澄澈、灵动的心境。他说,月亮打开了诗歌的想象之门,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和纬度。月亮好似连接地球和宇宙之间的中转站,是充满神秘和浪漫的所在。每当中秋月圆之时,他想起苏轼悼念亡妻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总是格外理解这份深情,情景交融,有时会潸然泪下。月亮和中秋之夜总能挑起、唤醒、寄托中国人最深、最浓的情感,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厚礼。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木同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