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扎兰芬围,赴一场诗意之约 【赵小越】时间:2018-08-30
时光在扎兰芬围中写史,一个遥远部落的记忆携着正午日光,穿过寒葱顶子山纷然而至,与几百年后的我们神魂相接,耳畔仿佛响起了先人壮怀激越的长啸。 昔年皇家围场,今朝人文胜境。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位于长白山余脉、吉林省辽源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内,这里曾是清代盛京围场,也是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始祖居住处,地处四县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老的故事已上演,就不会完结。历史不会让这里颓败,反而在沧海桑田之中析出了飘逸的诗性——第二届关东诗会要在这里隆重召开。特邀嘉宾、获奖者及来自中国诗歌在线等的80余位诗人参加了此次诗歌盛会。 来扎兰芬围赴一场清凉的诗意之约! 我与诗友们从辽源市内出发,坐大巴车前往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山麓村落炊烟四起,田野里稻谷青青,溪流宛转。车子行进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园区门口。大门上方“扎兰芬围”几个金色大字格外显眼,大门铁栏上有一个鹿头标志,两侧瞭望台上也插着鹿角。史书上记载,满族先民对鹿有着最原始的崇拜,认为鹿是风雨之神和上天的使者,而鹿文化与鹿祭制度在清代达到最盛。我与其他几位诗友漫步在这昔日飞苍走黄的盛京围场,透过蓝天、古木、湖水、山林与几百年前对话。 关东大车店就在大门边不远处,几个高高挂着的大红灯笼给这泥房瓦舍增添了喜庆之意。屋内悬挂的猎枪、大灶台、土炕、老式炕琴柜、大烟袋和挂着的靰鞡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屋外的井楼子,房檐下的苞米、辣椒和清代花窗体现着浓浓的关东满族风情。出了大车店往山上走,是威武的聚义厅和皇家鹿苑,沿着山路继续行进,穿过一片陡坡树林,眼前出现了一片高台,台下筑有多层台阶,拾级而上,气派的地主大院便到了。这是三进院落,四周砌着黛瓦砖墙,四角上筑有高高的炮台。头道院里有三个大粮囤,对面是厨房和杂物间,二道院有四座厢房,沿着抄手游廊就到达三道院,即主房,也就是这次诗会的会场。 会场内张灯结彩,宾朋满座。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歌离心灵最近,是情感的最直接表达。正值七月溽暑之日,关东诗会不仅是畅谈诗歌的盛会,更是交心者的聚会。诗性萌生出热切的火种,虽萍水相逢,却相见恨晚。会后,诗友们偶然发现后山的石子路伸向幽逸山林深处,而两边盛开着成片的太阳花。我与诗友们在此处相互拍照留念,让心中的快意尽可能搀进暑热的光芒,传递进每一位志同道合者的心中。我坚信,太阳花会记得这天里每一抹光的温度。 乾隆皇帝曾赋《即事诗》有云:“吉林围接盛京围,天府秋高兽正肥。”黑土地上的英雄们在马背上风起云涌,古老的山水草木见证着彪悍传奇,百姓老村、葫芦泉、瓦舍人家、烽火台、皇家马场……清代的皇家威仪仍可从古老的建筑风格中透出,可那些马背上的人如今已不在。谁料想,几百年后,一群侠骨柔肠的诗性赤子会踏上这传奇豪壮的关东大地,在鹿神的明澈眼眸中,与黑土地上的往日岁月对酌。 黄昏时分,开怀畅饮后,我们从地主大院原路返回园区门口,乘车离开了扎兰芬围。 不忍离别之际,回首望去,寒葱顶子山沉睡了起来。风微微摇摆着树叶,写下了当天里发生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