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心趁红尘——读潘占学诗集《阗心雅赋》时间:2018-08-30 今有幸参加吉林省新诗学会举办的潘占学诗集《阗心雅赋》研讨会。归家已是午夜,竟不能寐!潘兄诗中有人生感悟,更有家国情怀,其中种种为那一开一合间的意境,为那人世冷暖相照的境界!整部诗集,独具匠心,让人欲罢不能!多少年了,诗歌的梨花又从内心开出来,洁白却没有一丝世俗,隐约间散发着一种醍醐的暗香。整部诗集,从头到尾被一根砥砺灵魂的气韵贯穿着,那些人生中的况味被一层一层地拉出来,缓缓回放,沉着而不失轻灵! 我反复研读,那种沉静的质朴深深地打动了我,整部诗集有内核亦有风骨!其中四大亮点不得不说。 一、不落痕迹。作者虽炼词炼字,却冲破了词语的围困,去掉"诗化装饰物",展现诗本身的肌肤之美,象中国美学中的"白贲",能随心而发。如《家乡美》一诗,首句"沉眠一夜雨,旭日太空晖"一下子让全诗定格于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状态,干净而纯粹,接句"水洗青纱帐,风摇豆谷垂,沙湾蒿草郁,河面鸟莺飞"更是细节的逼近,尾句"依依系我归"可谓水到渠成,瞬间击中了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又如七绝《沙水共生》"黄沙戈壁绿洲风,碧水清波皓月莹。一粒珍珠飞瀚海,千堆金谷抱泉鸣"一诗,语言本色透明,不加修饰却更为动人!尤以尾句简练高妙,似乎经过了蒸馏,这样的诗不是曲径通幽,是直接抵达!是谓"有文字而不见文字之迹"! 二、语浅意深。古诗是跳舞,有时是一个的狐独,有时是一群人的孤独,而目的是指向自身!其中滋味有谁能知?古人有言"意须精深,语须平淡",潘兄诗集中很多处都以平淡见功夫,读来静水流深,情味绵长。如"旭日临风摇翠柳,渔夫把橹望沙鸥",此二句简静淋漓,有顿悟后的明朗与洒脱,全诗升腾起一种无我之境!言近旨远,深得古诗深致!另如《群英报春图赋诗》中"泼墨挥毫天赐雪,鸿篇巨制画融诗"句,妙在隐去了很多,却把创造性让给了词语本身,似有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又如七律《查干湖冬捕》中"人潮鼎沸寒冬去,春抢头鱼兆岁平",更加体现出诗的最大技巧是无技巧,散法而行,如临流水之声,巧到无隔,像一次体验的反刍!潘兄的诗就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翻译,有本真的脉动,有回顾性的情感体验! 三、出入为机。把诗写得像诗是容易的,把诗写得不像诗却往往很难,古诗之难不在平仄,而难于灵感与创意似被前人写尽,而潘兄以人生不平凡的境遇为入,以洗尽铅华的诗句为出⋯⋯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呈现出多年来内心与万物微妙的契合,如"市井如初平渡日,臣工朝起奔新城",诗句的背后总有一种悲悯,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我想是写不出来的。另如"时过境迀桑梓变,童年荒野望机耕"等等诗句更是让人常读常新,写出了共性中的特性。是的,好诗总是让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共鸣,好诗永远不缺美丽的修辞,缺的是对人生经验的发现与提炼! 四、意境相合。诗工不工,不是看雕琢,而是感其意境的有无与深浅!内可以固己,外可以感人,意与境的份量更是紧要,且看《观海》一诗:首句"重游宁远再游滨,往日携儿今日孙",岁月催人,五味杂陈!接下四句"潮落潮升无已尽,花开花谢几时春?光阴逝水匆匆过,风物如初历历亲"对仗工整,气象沉郁,写尽人间物是人非,非人力工巧所能得,最后一句"代御苍生天不老,江山总有后来人"将诗气拔到了凌霄,诗人喟然长叹,登临孤独的高处,感见精微,照境周澈!另如《沁园春秋》一词,诗人在实景中造境,"塞北金秋,白山巍巍,松水悠悠。恰火红枫叶,编织坳谷;金黄稻浪,描绘田畴。干里飘香,万家镰舞,沃野桑田硕果收。长空昊,缀江山锦绣,月满神州",诗人写到这里,恰一卷长画慢慢打开,疏朗绮丽,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高歌百尺潮头,启盛世波澜壮阔酬。数路开一带,商通四海;改革筑梦,攘袂登楼"诗意淋漓,但语言却压得很低,愈低愈见其高峻,尾句"利飱苍生,复兴社稷,正本清源远虑谋。初心笃,引泱泱华夏,砥柱中流",虚实相荡,于内敛中爆发出一种爱国的豪气!意境相合,亦有史诗之真味!类似这样的好诗好词不胜枚举,不读不快! 随着阅读的深入,潘兄的诗,我觉得,读是不够的,要大声地吟诵,甚至大声地吟诵也是不够的,要深情的唱叹,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诗人本真的脉动与思想的机锋!只有这样,才能触摸到诗人从纷繁的词语中提炼出的旋律与节奏,一铺一转一跳似乎总能在一个调子中完成,这些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我与潘兄相识已久,他为人朴实睿智,内心祥和,他深知为何而写,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时光的穿越者。短短时间内能结集出版,殊为不易,甘苦自知!读罢全集,仿佛与他乘一叶轻舟,在明净的长河上,向着冉冉红日,向着勃勃草木,缓缓而行! 我的视线再次回到封面上,阗心雅赋四个字在午夜的灯光下熠熠生辉,亦有不尽的过往!阗:本意充满,我解为诗中真意与心中坦荡!当那扇门不需要门闩,它正在打开"沧海一滴天地昊,长河一梦万千情",它正在打开"万象奇风孰阅尽,千秋逸事妄思讴",也许真正的诗不是回忆,也许真正的诗不须解读!正是:
孤灯照长夜,诗心趁红尘 梨花静难绘,任它落纷纷 清风不曾老,素纸两样春 提笔忘留字,今宵属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