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欣赏 >>名作赏析 >> 向生活要诗意——读赵培光散文集《无限春风》/张未民
详细内容

向生活要诗意——读赵培光散文集《无限春风》/张未民

时间:2016-09-19     作者:张未民【转载】   阅读

赵培光的散文是一种文人散文,如果我们读读他新近的散文集《无限春风》,就会加深这样的认识。赵培光乃一介文人,以办报为业,他的《无限春风》中的数十篇散文,几乎都树立了这一文人形象,这一文人形象的思想与情趣充溢在字里行间。比如《鸡足山猜想》一篇,文中的猜想之所以是猜想,是因为主人在登山之中领悟了佛意、诗意、山水意、人生意,他在诸意间流连,思想处在一片朦胧、一派欲明却暗的执拗、迟疑、率真之中,这种思维状态让作者——一个陶醉于山水之间、猜想天地万物的文人,产生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他的心灵得以进入到一个蓬勃欲发的状态、呈现出活泼泼的仿佛万物生成的样子,这就是他的猜想之内涵——文人气十足且显得憨态可掬。

赵培光的散文见品性、见性情。他不把观照对象置于对面、身外,而是以化物,把的性情与景物融在一起,因此不会像大散文那样集中去写一个客观化的村庄、自然,或一个大的历史事件、一个遥远的历史人物。赵培光的散文中始终有一个,他不写除却之外的客观的别人的生活。现在聚拢成集的篇什,都是他在生活中所遇的题材,文人行脚,四面八方,就是仅仅那些散落于生活中的文人式的想法,也是随想随写,想起面孔、想起耳朵、想起手机、想起云南的鸡足山或新疆的草原石城,都要写出来,谁让他有这样多自然而然、散而不乱的想法呢。

他的散文不仅见文人品性,还见文人思想。如果承认文人思想是一种人文思想,那么文人散文就不能不是处于思考中的、以感受和体验来说理的情理文章。《面孔》是一篇以情理见胜的佳作,情中理,理中情,相得益彰。人们都说面孔一张皮,作家却说面孔比内心还要复杂,有时是内心的广告,有时却是内心的叛徒,而关键处在于,面孔见人性,见人性的复杂与变化。当然散文的说理不是纯逻辑推理,而是从生活中折射哲理。为了说明爱情与婚姻的情与理,散文《爱情婚姻东流水》一口气谈了有关婚姻与爱情的十九条军规,庄谐俱在,风姿摇曳。《爱你到暧昧的程度》则对中国文人关于的哲学作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样的有情之思,于自然散淡中直抵人性深处,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赵培光有才气。他曾为诗人,脱诗语而化入散文,经过近30年的写作历练,佳句多有妙思,常常寓风采于平淡之间。一篇《还写诗呢》,抓住这个再平常不过的问句,放在标题或在文内迭用,个人境遇和时代蕴含自然流露,丰富的意味轻叩人心。《其实我是一棵街树》《像春天一样》等篇则显得丰富与淡然,文人多思的气质呼之欲出。

我想所谓的文人散文,与其像有些人理解成超越性的,不如说它是一种民间性的,因为它在地且及物,优雅亲和,贴近人性人情——赵培光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散文,我愿意将他的散文推荐给读者看。

 人民日报 》( 20160712 24 版)

技术支持: 木同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